未来技术学院(齐鲁学堂)2025年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2025-07-04 作者: 浏览次数:10

一、学院简介

    未来技术学院(齐鲁学堂)是山东农业大学适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农业现代化建设需求,瞄准农业科学前沿和交叉学科,面向未来农业技术,充分发挥学校在农业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农业机械及自动化科学的多学科交叉和高水平平台资源优势和特色而建设的交叉卓越型人才培养高地和特区。学院坚持“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强化基础,注重实践,学研并重,科教融合、突出创新、以文化人”的拔尖创新人才育人原则,以培养具有“知农爱农、强农兴农、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全球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人才”为育人目标。

二、招生专业及计划

    瞄准农业科学前沿和交叉学科,聚焦生物育种、智慧农业、智慧牧业等未来农业领域,智慧农业、生物育种科学、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3个专业今年在普通类常规批次招生。智慧农业、生物育种科学专业各招生50名,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30名。

智慧农业(拔尖创新班):本专业致力于服务国家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现知彗农1代化发展的战略需求,培养具有深厚的三农情怀、国际视野且县有扎实的智慧农业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批判思维与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现代经营管理知识与农业生产有机融合,具备解决智慧农业生产及相关领域杂问题的能力,能胜任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家庭农场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产业规划、技术服务等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卓越人才。

生物育种科学(拔尖创新班):本专业为服务国家生物经济重大战略,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需求,培养具有崇高思想道德修养、家国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担当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生物育种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突出的创新能力、审辩思维、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卓越。

智慧牧业与工程(拔尖创新班):本专业为服务国家智慧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培养具备智慧牧场基本理念,熟练掌握智慧牧场设计与管理、畜牧大数据采集与分析、畜牧场环境智能控制技术等专业知识利实践技能,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学习与创新能力,能够胜任智慧型畜牧企业及相关事业与科研部门畜牧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和产品研发与推广等岗位工作要求的创新型卓越人才。

三、培养方式与教学

1.实施3+1+2本研一体化培养。即3年本科基础课程学习,1年本科毕业实习(设计)和硕士基础课程学习,2年科研创新训练(硕士阶段)。本科阶段符合成绩要求的学生进入硕士阶段学业。硕士阶段根据学生学业基础和研究兴趣,选择合适的学科研究方向攻读硕士学位。

    本科阶段:符合成绩要求的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

    研究生阶段:根据学生学业基础和研究兴趣,可在作物学、生物学、园艺学、畜牧学、植物保护、农业工程、信息科学等学科方向选择合适的学科研究方向攻读硕士学位。

2.实施交叉融合培养方案。从课程设置、导师配备、管理机制上实施多层次交叉融合培养。

    强化课程设置的交叉融合。打造“国际名师、国内大师、企业导师、校内名师”组成的“四位一体”课程群,其中国际双语课程、国内优质课程、产业发展课程各占总学分10%,允许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和跨层次选修和申请免修课程,注重学生多学科交叉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

    强化导师配备的交叉融合。根据学生的研究兴趣,从两个不同学科选择指导导师,关注多学科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强化管理机制的交叉融合。实施实验室轮转交流、导师双选、宿舍与自习室混合安置等措施,为学生学科交叉培养搭建顺畅的制度保障形成具有农大特色的学科交叉卓越人才培养模式。

3.实施“三化四制”培养模式。实施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小学期制、学分制、双导师制、书院制培养模式。

    小班化。20-30人授课,强化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施行启发式教学、研究性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授课模式。

    个性化。学生入校后在不同实验室轮转,学生导师双向选择。根据学生特质和研究兴题,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了可供自主选择的多种课程,学生自主设计并主持科研探索项目

    国际化。与国外一流大学、研究所和企业加强交流合作。选派优秀学生访学交流,实施学分互认机制。

    小学期制。在寒暑假,设置独立的2-3周的教学周期,开展五育并举社会实践等。

    学分制。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大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交叉课程和创新实践课程比例。扩大自主选择范围,可跨学科、学院和跨层次选课。强化专业教育,实施国内外课程学分互认机制。

    双导师制。配备高水平师资队伍,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两位导师,分别负责不同专业方向的学业、科研指导。

    书院制。强化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配备独立的学习室,打造自由交流、知识融合、崇尚学术的学习空间。

4.强化奖励支持设置专项奖学金与企业奖学金,提高各类奖优政策的比例,扩大学生奖励范围。为学生提供至少1次国外访学或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强化学生国际竞争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等项目名额分配上适度倾斜,保证所有学生均有参与项目的机会。

四、培养保障与条件

    未来技术学院(齐鲁学堂)配备一流师资,创造一流学习条件,营造流学术氛围,为学科交叉型卓越人才培养提供高水平的保障条件。

    一流的平台: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 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黄淮海智慧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花生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非粮饲料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水分生理与抗旱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黄淮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园艺机械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动物生物工程与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业装备智能化工程实验室、山东省农业大数据工程实验室、农业大数据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一流的导师队伍:学院实施双导师制,聘任具有硕士、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学院的导师。导师可在一流的学术引领、一对一的师生交流、第一时间的思维启发、亦师亦友的人文关怀等方面为学生保驾护航。

    一流的管理队伍:学院配备了高规格的组织机构,由学校副校长担任院长,教务处、研究生处、国际交流处相关负责人担任学院班子成员。学院还设有教育教学工作小组和学生工作小组,确保学院运行规范化、科学化和民主化。

    一流的学习环境:打造以齐鲁文化和农大文化为底色,学风教风浓厚的书院文化营造人心向学、追求卓越、崇尚科学、学术至上的学术文化。构建自主学习、朋辈交流、学科交融、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

五、培养成效

    学院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先后培养拔尖型人才647人。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Molecular Plant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级奖励180余项,省级奖励240余项;主持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100项,已授权专利60项。所培养的学生主要在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等工作。教学成果《地方农林高校“三段三维三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获评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TOP
鲁ICP备05002369号
版权所有@山东农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齐鲁学堂)